永昌县:聚集四个坚持 助推“两企三新”党建高质量发展
来源:永昌县委社会工作部
时间:2024-11-25
字号:[大][中][小]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提出,“探索加强新经济组织、新社会组织、新就业群体党的建设有效途径”,这为深化“两企三新”党建改革创新、巩固党的执政基础指明了前进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近年来,金昌市永昌县委“两新”工委坚持围绕中心、服务大局,以“党建强、发展强”为目标,持续夯基础、攻重点、提质效,不断理顺工作体制机制,找准党建工作与“两企三新”领域发展融合点,推动“两企三新”党建工作质效全面提升。
坚持高位推动,健全机制凝聚工作合力
调优机制保障。调整充实“两新”工委组成人员,将宣传、税务等24个行业主管部门纳入成员单位,推动“两新”工委实质化运转、常态化运行。成立县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党委、县社会组织党委、县交通运输行业党委、县物业行业党委、县电商行业党委、县农牧行业党委6个行业党委,着力构建上下贯通、执行有力的组织体系,切实把党的领导落到实处。
完善制度体系。针对“两企三新”领域党建工作基础相对薄弱的实际,积极探索制定《关于加强和改进“两企三新”领域党组织规范化建设的意见》《永昌县“两企三新”“三会一课”规范指引》《永昌县社会组织负责人人选审核办法(试行)》《永昌县货车司机群体党建工作基本规范》,为抓好全县“两企三新”党建绘制了“路线图”、“任务书”,有力有效推动“两企三新”党建工作重点任务落地落实。
强化沟通协调。调整完善基层党建引领基层治理领导协调机制,加强跨部门工作统筹和协同联动,推动重点任务落实。定期召开“两企三新”组织党建工作联席会议制度,定期通报情况,研究解决问题,形成相互配合、各负其责、齐心协力抓党建的工作格局。
坚持强基固本,聚力攻坚“两个覆盖”
抓党的组织覆盖,消除工作盲点。按照“八个清”的要求,同步完善工作台账,建立常态化摸排、动态化组建和规范化提升机制,通过挂靠建、区域建、行业建、链上建等多种途径调整优化党组织设置,以单建、联建为基本形式,聚焦物业、交通运输、电商、农业等领域,建立各类党支部12个,实现重点行业、区域和企业党的组织全覆盖;对暂不具备组建条件的企业全覆盖选派党建指导员,按照“谁主管、谁选派”的原则选派党建指导员146名,做到企业建到哪里、党的组织和工作就跟进到哪里。
抓党建力量覆盖,强健组织肌体。持续加强“两企三新”党员发展工作,实施把业务骨干培养成党员、把党员培养成业务骨干、把党员业务骨干培养成管理人员的“三培养”行动,将更多“两企三新”中的优秀骨干吸纳进党组织,储备培养入党积极分子5人,发展对象6人,新发展党员15人。同时,扎实开展党组织找党员、党员找党组织、党员找党员的“三找”活动,找回“隐形党员”35名,组织肌体进一步强健。
抓党的工作覆盖,夯实神经末梢。针对“两企三新”党组织的活跃度不够、活动吸引力不强、活动形式不丰富等问题,紧密结合行业特点和党员队伍实际,实施“10分钟微课堂”,运用“甘肃党建APP”,线上线下相结合落实“三会一课”、主题党日、组织生活会等制度,进一步提升党员教育实效。充分发挥党建指导员的作用,采取“一对一”“一对多”方式,择优选派党员干部和业务骨干担任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党建指导员,积极扩大党的工作覆盖。今年以来,全县共选派党建指导员40名,联系非公企业64家,“两企三新”党建工作质效实现双提升。
坚持用心暖新,扩大党在新兴领域的影响力
建强阵地提升“归属感”。为了让广大货车司机能够在路上“停下放心车、洗上热水澡、吃上可口饭、睡上安稳觉”,建成集党的政策宣传、停车、住宿、餐饮、休息等为一体的水泉子新就业形态劳动者驿站,驿站内设有24小时对外开放的共享厨房、超市、宾馆、淋浴室等功能室,配备图书报刊、急救物品、饮水机等设施,惠及人群达到1.6万人。2023年,被中华全国总工会评为全国“最美工会户外劳动者服务站点”。近年来,永昌县依托社区党群服务中心等活动阵地,建成标识统一、功能完善、管理有序、服务到位的户外劳动者驿站27个,司机之家3个,为新就业群体量身打造了休憩身心的“温馨港湾”。
关心关爱提升“幸福感”。联合交通运输、工会等部门组织开展新业态新就业群体关爱服务活动,充分利用元旦、春节、端午、中秋等传统节日,组织货车司机、快递小哥、网约送餐员等新就业形态劳动者开展“我们的节日”系列活动,先后走访慰问生活困难职工268人,发放慰问金7.2万元,开展猜灯谜、送汤圆、文艺汇演等活动10余场次,切实把关心关爱送到新就业群体最需要的地方。
权益保障提升“获得感”。建立以支部为主渠道的诉求收集反馈机制,完善“个人—党员—党支部—行业党委”诉求直通车,用好“陇原红运”、“金事e通”等平台,为其提供法律援助、社会保障、心理咨询等服务,累计解决新就业群体诉求182个,新就业群体的权益保障得到有效维护。
坚持党建引领,赋能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党建引领促发展。发展党建强,发展才有生命力;发展强,党建才有说服力。按照“围绕发展抓党建,抓好党建促发展”的工作思路,将党建工作与生产经营深度融合,实现党建工作与企业发展同频共振、互促共进。截至目前,全县共登记非公经济市场主体18629户,注册资金206.45亿元。其中,今年前三季度全县新登记注册非公市场主体1744家,注册资金8.02亿元,新增就业3278人。全县民营经济实现增加值61.44亿元,占全县生产总值的50.7%,同比增长9.2%,全县一半左右的生产总值由民营企业贡献。
乡村振兴有作为。深入实施“万企兴万村”行动,全县非公企业结对帮扶86个村,实施帮扶项目12个,提供就业岗位8700余个,受益群众1万余人次;丝路之光、震藩农牧等8家企业积极参与乡村消费帮扶,累计帮助脱贫地区销售农副产品达6000多万元,真正实现村企互促共赢;金昌波杜农牧有限公司、甘肃元生农牧科技有限公司等多家爱心企业开展“金秋助学”活动,助力106名高考学子圆梦大学,充分彰显民营企业的善行义举。
基层治理新突破。探索“两企三新”领域参与基层治理的新途径,充分发挥新就业群体走街串巷、熟悉民情的优势,引导新就业群体担任街道社区“民情速递员”“政策宣讲员”“社区网格员”动员300多名快递员、外卖小哥、网约车司机等新就业群体常态长效参与社区治理、环境整治、志愿服务、文明城市创建等工作,推动新就业群体由“治理对象”转变为“治理力量”,为聚力打造“和合善治的文明之城”贡献“新”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