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C端
您当前的位置 : 甘肃省委社会工作部 >> 党建引领基层治理

陇西县:“四个突出”夯实移风易俗厚土 破除高价彩礼坚冰

来源:陇西县委社会工作部

时间:2025-04-08

字号:[][][]

  陇西县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以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根本,充分发挥宣传引导、制度约束、示范带动、村民自治的督促推动作用,扎实推进移风易俗培育文明乡风行动,着力破除高额彩礼等陈规陋习。

  突出宣传引导 下好思想教育“先手棋”

  坚持全民发动、全媒联动、党群互动,推动移风易俗有效融入群众日常,成为价值取向和行为准则。

  社会宣传接地气。运用新时代文明实践所(站)等阵地,因地制宜组织抵制高额彩礼劝导志愿服务队210支,运用群众听得懂、听得进、喜欢听的土话常理,进村入户开展宣传2.6万余场(次),真正让婚俗新风走进群众心坎里。坚持县、乡、村三级联动,紧盯传统节日及重要时间节点,举办青年交友及婚姻登记集体颁证仪式、广泛深入开展宣传活动3500余场次,发放宣传手册6万余册、移风易俗倡议书7.5万余份,引导群众树立正确的婚嫁观念。

  媒体宣传冒热气。依托“看陇西”“陇西社会工作”公众号转发转载相关信息2.8万余条,刊播原创主题公益广告68条、普法宣传长图23条。同时,各乡镇充分利用乡村喇叭、工作群组等群众易于接受的宣传阵地,广泛宣传婚事新办、丧事简办、孝亲敬老的典型事迹,营造了浓厚氛围。

  以文化人聚人气。组织创排群众喜闻乐见的文艺节目,将移风易俗主题内容以群众喜闻乐见的方式展演出来。创新打造移风易俗系列情景剧6个,同步在全网全量精准推送,累计点击量达2万人次,以“泥土化”的传播方式,教育引导群众抵制高额彩礼,倡树文明婚俗。

  突出依法管理 下好制度约束“制胜棋”

  坚持常态长效、常抓不懈,强化制度约束、遏制陈规陋习。

  以责为本强统筹。建立县统筹、乡主抓、村落实、帮扶单位跟进指导“四级联动”机制,健全县级领导包抓乡镇、乡镇领导班子成员包抓村(社区)推进移风易俗培育文明乡风责任制,定期召开专题会议,深入检视在高额彩礼、厚葬薄养、大操大办等重点治理领域的顽瘴痼疾,聚众赌博、人情攀比、恶俗婚闹等方面的不良习气,查清共性和个性问题,明确治理重点村、提升村、示范村,强化工作举措、压紧压实责任,着力构建县乡村“三级联动”责任体系,形成了纵向到底、横向到边,全员参与、层层落实的工作格局。

  以制为纲重规范。制定出台相关政策,分层次对城市、农村婚嫁彩礼、礼金、宴席等作出量化“限高”,明确婚嫁礼金不超过5万元,酒席不超过20桌,对婚丧喜庆等事宜的办理标准、申报程序、审批程序等作出明确具体规定,让治理有章可循,让群众有据可依。

  以纪为绳严约束。充分发挥党员干部在推进移风易俗中的“关键少数”作用,严格党员干部落实操办婚丧事宜“两报告一承诺”制度,组织党员干部事前填写操办婚丧嫁娶事宜报告表,事中发放提醒告知书,事后上报操办情况报告表,通过操办前备案、操办中核实、操办后记录,党员干部操办相关活动的行为规范和纪律约束持续加强。

  突出示范带动 下好群众参与“妙手棋”

  注重以先进典型为引领,强化正向激励和反向约束,激发群众主体作用。

  强化示范引领。持续开展“道德模范”“身边好人”“文明家庭”“好婆婆”“好儿媳”等典型选树宣传活动,先后选树县级以上道德模范69人、星级文明户5281户、文明家庭78户。持续深化道德模范等先进典型学习宣传活动,将表彰现场设在群众当中,变“领奖”为“送奖”,让先进典型不上“主席台”而是走向“大舞台”,有力扩大了先进典型的示范效应,实现了“一个人带动一家人,一家人带动一村人”的良好格局。

  强化正向激励。统筹运用各类资金,建成“巾帼家美积分超市”157个,运用“积分制”等有效措施,对先进典型进行激励,让德者有得。强化移风易俗模范礼遇嘉许,对认定为“零彩礼”“低彩礼”的家庭,同等条件下在惠民政策落实方面给予优先考虑,引导群众投身推动移风易俗培育文明乡风的生动实践。深化“红黑榜”监督管理,探索建立正向激励和反向约束,通过互晒、互比、互评、互促,有效激发了群众主人翁意识。

  开展警示教育。深入开展移风易俗普法教育,联合司法部门宣讲民法典有关内容,强化群众法律意识和法治观念。用好反面案例“活教材”,有针对性地遴选了一批全国各地因天价彩礼引起重大案例和陈规陋习引发矛盾纠纷的事例,深刻剖析产生这些问题的根源,在各类平台进行广泛推送,引导群众从反面案例中汲取深刻教训。

  突出融合共促 下好村民自治“关键棋”

  按照疏堵结合的原则,创新治理方式,完善工作机制,推进“五治”融合,着力提升群众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自我教育的水平。

  村规民约“约”出新机制。督促指导215个村和18个社区建立的村规民约、居民公约逐一进行评估。对烦琐冗长、空洞无物、不符合要求的村规民约(居民公约),继续进行修订,修订需将彩礼倡导性标准、人情礼金、婚宴标准和鼓励适婚青年婚恋等内容纳入村规民约。持续加强村级自治组织建设,规范和完善“四会”组织结构,确保“四会”组织具备完善的人员配置、固定的活动场所、明确的章程、健全的制度以及详实的台账记录,协助开展移风易俗活动。

  红白理事“理”出新局面。充分发挥村“两委”班子作用,吸纳“五老人员”和乡贤典型,以村民自治为基础,成立红白理事会。按照“婚事新办、丧事简办、破除陋习”的要求,婚事提前介入、白事及时上门,宣传政策要求、劝导文明操办、帮助料理事务,特别是在治理高额彩礼、推动移风易俗工作中有效发挥宣传劝导和教育监督作用,形成“有人管事、按章理事、机制健全、服务规范”的基层治理新机制。

  村民议事“议”出新风尚。坚持有事大家商量着办,以村民议事会为平台,围绕基础设施、产业发展、环境整治、乡风文明等内容,发挥“和事佬”“唠嗑团”“综治监督员”等志愿服务者的亲缘、人缘、地缘优势,通过把会开到家家户户、开到村头巷尾、开到田间地头,梳理群众的操心事、烦心事,广泛开展协商议事、民事直说、民情恳谈、道德评议等活动860余场次,用传感效应影响身边亲朋好友,有效促进了乡村自治和村民自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