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夏县:“五治融合”走好善治之路
来源:临夏县委社会工作部
时间:2025-04-22
字号:[大][中][小]
临夏州临夏县坚持以基层治理常态化、制度化为牵引,推行“五治融合”基层治理模式,建设充满活力、和谐有序的乡村社会,不断增强广大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强化政治引领,为基层治理把舵定向。坚持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加强党对基层治理工作的全面领导和统筹推进,健全完善县委党建引领基层治理领导协调机制,进一步明确党建引领基层治理工作运行规则和相关部门职责,构建由县委统一领导、组织部门牵头抓总、社会工作部门统筹协调、行业部门分工负责、乡镇属地管理的协同联动机制,整合各类资源和力量,合力推动社区管理、公共服务、法治建设、多元共治、数字赋能和经济发展等基层治理重点工作协同、高效开展。强化基层政权建设,建立党委研究党建引领基层治理工作会议机制,定期召开会议,听取最新进展、分析研判形势、安排部署工作,依法赋予乡镇综合管理权、统筹协调权和应急处置权,强化对涉及本区域重大决策、重大规划、重大项目的参与权与建议权,不断增强党建引领基层治理的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
强化德治教化,为基层治理凝心聚魂。坚持教育引导、实践养成、制度保障三管齐下,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全县评选“文明家庭”403户、“临夏好人”2人、“甘肃好人”1人,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文明公约、村规民约、家规家训,在全社会形成崇德向善的鲜明导向。弘扬“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志愿服务精神,全县注册志愿服务队伍369支、志愿者2.05万余人,常态化开展学雷锋日、孝善日、文明交通劝导日等志愿服务活动3100余场次,走志愿服务阵地化、活动经常化、管理制度化的路子,倡导文明健康生活方式,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深入人心。
强化自治基础,为基层治理强基固本。充分发挥群众在基层社会治理中的主体作用,严格落实“四议两公开”工作法,健全议事协商制度,鼓励开展群众说事、民情恳谈、百姓议事、妇女议事等协商活动,对乡村振兴、基层治理、村集体经济发展等重点工作定期召开会议进行分析研判、安排部署,不断增强党建引领基层治理的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保证群众对村级重要事务和重大问题的参与权、知情权、决策权、监督权,形成民事民议、民事民办、民事民管的多层次基层治理协商议事格局。深入开展巩固深化治理高额彩礼推进移风易俗培育文明乡风行动,充分发挥“一约四会”作用,落实婚丧喜事报备制度,推动形成淳朴民风、良好家风、文明乡风。
强化法治保障,为基层治理保驾护航。坚持将习近平法治思想、宪法、民法典等作为党校学员、村(社区)党组织书记、新任科级干部“菜单式”轮训班宣讲的重要内容,切实增强各级领导干部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开展工作的本领。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全面落实“四下基层”制度,持续推进人民建议征集和矛盾纠纷排查调处化解,建立乡镇、村(社区)书记齐抓矛盾纠纷化解工作机制,及时排摸化解各类矛盾纠纷,做到“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乡、矛盾不上交”。探索形成了姚川村“五元五字”矛盾纠纷化解机制,易福社区“342”红色物业工作法,辛付村“五有九无”村社创建,友好村“五好”秘诀等工作法,为基层社会治理提供了可复制、可借鉴、可推广的典型经验和有效做法。
强化智治支撑,为基层治理激发动力。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推行村(社区)“党群零距离”网格化治理,按照“1+N”模式,建立网格422个,优化配备网格员4043名,将包村领导、村“两委”、驻村工作队、帮扶干部、包片民警全部入网定责,对辖区内特殊人群、社会治安、社情民意等进行及时监管,强化科技赋能基层治理,切实提升乡村治理智能化、精细化、专业化水平。强化理论武装,利用线上村民知情大会、“炕头会”“板凳会”等群众喜闻乐见的宣讲方式,把丧事简办、喜事新办等内容给群众讲清楚,切实提升干部群众政治理论修养,为基层治理现代化建设提供智治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