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C端
您当前的位置 : 甘肃省委社会工作部 >> 志愿服务和社会工作人才队伍建设

敦煌市:以爱为笔 绘就志愿华章

来源:敦煌市委社会工作部

时间:2025-04-26

字号:[][][]

  近年来,敦煌市积极探索志愿服务新模式,通过一系列创新举措与扎实行动,让志愿服务成为城市文明的亮丽名片,让“志愿红”成为飞天故里最亮丽的风景线,为社会发展注入强大精神动力。

  夯实服务阵地 筑牢文明根基​

  全市依托73个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所、站),凝聚各方力量,在服务阵地、队伍建设、品牌打造等方面取得显著成效,绘就了一幅充满温暖与活力的志愿画卷。敦煌市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作为全市志愿服务的核心枢纽,总面积达2万平方米,整合了文化馆、图书馆、规划馆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展厅等丰富的阵地资源。设有理论大讲堂、文化活动室、舞蹈室、音乐室、非遗厅等10余个多功能室,为志愿服务活动的开展提供了坚实的硬件支撑。​

  为适应时代发展与群众需求,实践中心积极打造 “互联网+文明实践”综合工作体系。利用电子屏常态化更新展示新时代文明实践公开公示、志愿服务、五项活动等内容,极大地提升了阵地的“颜值”及服务“内涵”。群众不仅能在这里参与线下丰富多彩的文化艺术公益培训辅导活动,如裸读时光、书法、舞蹈、音乐等,还能通过线上平台便捷地获取信息、参与互动,各类线上线下活动累计参与人数达3万余人次,真正实现了文明实践服务的全方位、无死角覆盖,让新时代文明的理念深入到每一位市民心中。

  强化队伍建设 壮大服务力量​

  敦煌市的大街小巷每周五都会出现一群群“红马甲”,他们来自全市151个共建单位,积极参与“志愿同心 文明同行”志愿服务活动。他们或是拾捡烟头、纸屑,清理卫生死角,为城市环境“梳妆打扮”;或是协助交警引导文明交通,指引市民规范停车,维护城市的有序运行。这些活跃在各个角落的“红马甲”,成为了城市中最温暖的底色。

  敦煌市紧扣工作要求,着眼群众需求,充分吸纳整合各方人才力量,持续壮大志愿服务队伍。目前,已建立起“1+24+N”的志愿服务网络。其中,“1”为市级志愿服务总队,由市委宣传部、市教育局、团市委等42个单位组成,内设敦煌市志愿服务促进中心,负责志愿服务的统筹协调、工作指导和督查考核;“24”代表着24支专业志愿服务队伍,涵盖理论宣讲、科技惠农、法律服务、生态环保、卫生健康、爱心敬老、文化文艺等多个领域;N则是众多的特色志愿服务队伍,他们根据不同区域、不同群体的特殊需求,开展个性化的志愿服务活动。​

  按照年初有计划、每月有主题、每周有活动的工作要求,依托实践中心(所、站)阵地平台,组织志愿者在3·5学雷锋纪念日、12·5国际志愿者日、“我们的节日”等重要时间节点,集中组织开展 “文明素养提升”“文化百家讲坛”“文化科技卫生三下乡”等志愿服务活动。近年来,全市共开展各类志愿服务活动3500余场次,参与志愿者达5万余人次,为群众送政策、送温暖、送健康,切实将志愿服务做到了群众的心坎上。截至目前,在中国志愿服务网注册志愿者人数已达4.9万人,占常住人口的27%。

  坚持靶向发力 培育品牌项目​

  在敦煌市杨家桥村新时代文明实践站,“孝老义剪”志愿服务品牌活动已经成为村里一道温暖的风景线。每月,专业理发师和志愿者都会如约而至,为村里65岁以上的老人开展义剪活动。活动现场,志愿者们耐心倾听老人的需求,精心为他们设计发型,在理发过程中还与老人亲切交流,了解他们的生活状况和身体情况。这一活动每月受益人数达100多人,不仅为老人提供了实实在在的便利,更让他们感受到了社会的关爱与尊重,受到了群众的一致好评。​

  敦煌市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所、站)、各部门、各单位通过开展包抓共建、民情民意走访调查,将问题收集分类,明确服务对象、服务内容、服务要求,针对性打造并实施接地气、聚人气的志愿服务项目。目前,已形成具有区域特色的多层次、多元化、开放式志愿服务项目库,涵盖项目30余个。其中,文联文艺、鸣沙山月牙泉景区、白金十分钟、南街社区等多个优秀志愿服务组织,以及“益捡有礼”“六彩幸福汇”“爱心送考”“爱心儿女”“鹿小跳”等一批接地气、有活力、可持续的志愿品牌项目广受群众认可,形成了良好的品牌效应。​

  以“爱心送考”活动为例,出租车驾驶员协会、雷锋爱心车队联合会等组织已连续10年为考生提供免费接送服务,累计服务考生3500余名。在高考期间,这些贴有“爱心送考”标志的车辆穿梭在城市的大街小巷,成为了考生们的 “护航使者”,为他们顺利参加高考提供了有力保障。“六彩幸福汇”项目则通过整合社区资源,为不同年龄段、不同需求的居民提供多样化的服务,如为老年人提供日间照料、为青少年开展课外辅导、为困难家庭提供帮扶救助等,让社区居民切实感受到了志愿服务带来的幸福与温暖。​

  服务成效显著 城市文明升级​

  不断拓展的志愿队伍、类型多样的志愿活动、日渐形成品牌效应的志愿项目,让活跃于城乡间的“志愿红”成为敦煌市一道亮丽的风景线。这些志愿服务活动不仅满足了群众的实际需求,更在潜移默化中提升了市民的文明素养,推动着城市文明程度的不断提升。​

  在2025年3月开展的“学雷锋 文明实践我行动”暨“学雷锋 做志愿 服务改革建新功”系列活动中,全市统筹9个新时代文明实践所、64个实践站,组织开展了覆盖城乡的128场“敦煌有礼”文明实践志愿服务活动,2万余名志愿者积极参与。其中,“烟头不落地,城市更美丽”活动首日兑换礼品220余份,乱扔烟头、垃圾等现象明显减少;“文明实践市集”吸引了30余家单位参与,开展政策宣传、法律咨询、义诊义剪、无偿献血、应急救护、普法宣传等志愿服务系列活动,共劝导不文明行为20余起,发放环保袋1500个。​

  在农村乡镇,志愿服务活动同样成效显著。理论宣讲志愿服务队深入各镇、各单位开展理论宣讲活动40余场次,受众5000余人次。聚焦 “讲、评、帮、乐、庆”五种形式,深入开展帮扶救助、理论宣讲、环境整治、文明劝导、移风易俗等志愿服务活动,有效营造了文明和谐的乡村氛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