靖远县:党建领航凝共识 友好场景暖“新”心
来源:靖远县委社会工作部
时间:2025-07-02
字号:[大][中][小]
白银市靖远县把新就业群体友好场景建设作为新兴领域党建工作的关键着力点,通过机制创新、资源整合、精准服务等举措,将新业态群体融入基层治理网络,不断增强党在新兴领域的凝聚力和影响力。
党建统筹强根基 协同联动聚合力
优化机制体制。印发《关于调整县委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和社会组织工作委员会成员单位及工作职责的通知》,调整“两新”工委成员单位,将23个部门纳入“两新”工委,明确各成员单位职能,形成“县委‘两新’工委+行业党委+新兴领域党组织”三级架构,新成立县交通运输行业和快递行业联合党委、县互联网行业党委,进一步加强新兴领域行业党委工作力量。
加强行业管理。积极开展“大起底、大排摸”行动,摸清人员底数,建立基础数据库,持续推进“两个覆盖”工作。目前,全县非公经济组织党组织19个、社会组织党组织11个、物业企业党组织8个、律师行业党组织1个、交通运输行业和快递行业党组织1个,对暂不具备组建条件的快递企业、网约配送企业选派党建工作指导员120名,实现党的工作全覆盖。
强化责任落实。召开县委“两新”工委(扩大)会议,审议通过《中共靖远县委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和社会组织工作委员会工作规则(试行)》,坚持“管行业也要管党建”要求,有效构建起多部门协同联动、齐抓共管的工作格局。
整合资源强支撑 场景共筑拓空间
搭建“暖心驿站”。充分整合部门单位、社区等优势资源,搭建了多种“暖心驿站”,形成功能齐全的服务综合体。依托社区党群服务中心、小区物业服务企业,建成“红色驿站”13个;整合县客运中心资源,打造集生活保障与党建教育多元功能的“货车司机之家”和“流动党员之家”1个;依托电信、移动营业网点建立“爱心驿站”3个;创建特色功能的“友好社区”7个。此外,11个工会户外劳动者驿站持续发挥作用。通过“暖心驿站”的搭建,全方位保障新就业群体的权益,切实将关怀与温暖送到群众身边,有效提升新业态群体的获得感与归属感。
完善设施配备。“暖心驿站”内饮水机、洗衣机、充电器、按摩椅、微波炉等设施一应俱全,成为新就业群体奔波途中的“能量补给站”。让外卖骑手、快递员、巡游出租车司机等新就业群体在等餐、送货、待客等碎片时间中,感受到细致入微的关怀,真正实现“冷有暖、热有荫、渴有饮、饥有食、累有歇、电有充”。
打通诉求渠道。建立“新就业群体—党员—党支部—行业党委”诉求收集直通渠道,多渠道听取意见建议,定期梳理汇总问题,分类形成“治理项目”清单,创新“派单、接单、解单”治理服务模式,加强与团委、工会、妇联等部门协调联动,定期开展问题分析总结,分层分类推动解决集中性诉求和跨区域、跨部门难题,统筹力量逐一销号办理。至目前,搜集民意450条,帮助解决困难125件。
特色服务暖人心 赋能治理激活力
深化暖“新”活动。围绕新就业群体需求,开展“夏送清凉 冬送温暖”、春节前走访慰问、“贡献志愿力量 创造美好生活”“凝心聚力 暖‘新’送福”“学雷锋 做志愿 服务改革建新功”等暖“新”服务活动,让党的关怀与社会温暖浸润人心,不断提升新就业群体的获得感与幸福感。累计开展暖“新”服务活动13场次,走访慰问新就业群体40多人,发放慰问金3500元、米面20袋、食用油10桶,送春联100余副。
赋能基层治理。引导112名外卖员、267名快递员、220名货车司机到社区报到,协助社区开展工作,在政策宣传、文明监督、困难帮扶、信息收集等方面发挥“民情哨兵”“移动探头”作用,把基层治理的触角延伸到城市各个角落。2024年以来,共组织新就业群体参与志愿活动150余次,收集发现上报问题100多个,发放宣传资料4000余份。
创新服务模式。开展老旧营运货车报废更新补贴政策宣讲活动,确保司机知晓政策红利;开通道路货运企业“一件事”受理端口,让数据多跑路、货车司机少跑腿。通过建立“一窗口受理、一次性办理、一站式服务”的行政审批工作机制,推行“不见面审批”,实现线上线下办理“零跑路”,切实减轻企业和司机负担。累计发放老旧营运货车报废更新补贴616.7万元,核发道路运输证356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