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C端
您当前的位置 : 甘肃省委社会工作部 >> 党建引领基层治理和基层政权建设

华池县:党建引领“四治”融合 激活基层治理活力

来源:华池县委社会工作部

时间:2025-09-06

字号:[][][]

  华池县坚持党建引领,深耕自治、法治、德治、智治“四治”融合模式,通过建强组织堡垒聚合力、筑牢法治屏障守底线、培育文明新风树导向、激活数字动能提效率,持续激发基层治理活力,推动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稳步提升。

  “自治”强基,点燃基层治理“引擎”。全县117个村(社区)党组织以“党建+自治”为抓手,把党员作用发挥贯穿自治全过程。党员亮身份作表率。推行“1名党员包联10-15户群众”制度,每名党员领办“院落环境整治”“邻里矛盾调解”“政策宣传解读”等自治项目,今年已累计开展包联服务2.8万人次,解决群众小事3200余件。“双培双带”强自治骨干。聚焦自治力量薄弱问题,通过“双培双带”机制将48名产业带头人、32名返乡青年培养成党员,再把56名党员培养成自治骨干,这些骨干牵头成立村民议事小组117个、楼栋自治专班39个,带动群众参与村务决策。组织触角延伸到末梢。在村组院落建立党小组277个、党员联络点126处,依托“七一”主题活动、“一月一课一片一实践”,组织党员群众开展“院落会”“田间议事厅”共商村务,今年已召开议事会1500余场,邀请先进地区治理骨干开展培训23场,提升群众自治能力。自治组织织密网络。健全村民议事会、红白理事会、孝善理事会、道德评议会、禁毒禁赌会等“五会”制度,组建孝善理事会、巾帼服务队等585个自治组织,通过“大家事大家管”模式化解邻里纠纷470余起、参与环境整治620余次,推动基层事务从“干部干、群众看”变为“大家商、共同办”。

  “法治”护航,筑牢基层治理“堤坝”。以“常态普法+多元解纷”为抓手,构建全域覆盖的法治服务体系。普法小分队送法上门。组建由25名法官、18名律师、100名懂法的村干部组成的“普法小分队”,深入村(社区)结合邻里宅基地纠纷、电信诈骗等典型案例“以案释法”,用“土话”解读法律条文,今年已开展“以案释法”活动89场,覆盖群众1.2万人次,发放普法手册5000余册。网格调解抓早抓小。在117个村(社区)设立“网格调解室”,选拔78名老党员、退休干部担任专职调解员,网格员日常入户摸排矛盾线索,小事当场调解、大事登记上报,今年已现场化解纠纷830余起。一站式中心闭环处置。在全县15个乡镇建成“一站式”矛盾调解中心,实行“线索收集—分类受理—联合调处—结果反馈”闭环机制,今年已调处复杂矛盾146起。集中普法营造氛围。抓住“民法典宣传月”“宪法宣传周”等契机,开展“法治大集”15场、“模拟法庭”23次,通过“摆摊咨询+情景演绎”送法下乡,引导群众遇事找法、办事依法,让法治成为基层治理的“稳定器”。

  “德治”润心,涵养基层治理“元气”。以“制度引导+榜样带动+阵地浸润”为路径,推动德治融入日常。积分激励树导向。将孝老爱亲、清洁家园等12类文明行为写入村规民约,推行“积分制”管理,群众达标行为量化为1-10分不等的积分,可到“爱心超市”兑换米面油等日用品,全县117个村(社区)实现积分制全覆盖,今年累计量化积分8.6万分,惠及4200余户,“爱心超市”兑换物资价值超50万元,用“小激励”撬动文明新风。文化阵地育新风。建强村级文化广场108个、升级农家书屋111个,配套皮影戏道具、快板脚本等乡土文化素材,组织群众自编自演《移风易俗唱新风》等节目32个,开展文化活动180余场,让文明理念潜移默化浸润人心。榜样引领聚合力。组织开展“身边榜样”评选,推出“好媳妇”“孝老星”“文明家庭”等模范156人(户),通过村民大会、乡村广播宣讲其事迹,组织党员干部带头参与公益活动,联动23家爱心企业开展助学助医,今年已资助困难学生102名、帮扶患病群众45人。道德评议促自觉。定期召开道德评议会,对不文明行为及时劝导,已劝导不文明行为210余次,推动“德治”从“口头倡导”变为群众“自觉行动”。

  “智治”提效,激活基层治理“智能”。以“数字平台+网格末梢”为支撑,构建高效便捷的智治体系。县级指挥中心统调度。建成县级基层治理指挥中心,联通15个乡镇网格管理平台,开发“华治理”数字化平台,集成线上议事、诉求上报、积分查询等6大功能,今年已通过平台受理群众诉求1300余件,实现问题线索“一键上报、分级处置”。网格队伍强末梢。以“党建+网格化+三长制(组长、邻长、网格长)”为纽带,按农村20户、社区300-500户标准划分网格685个,同步配备网格长685名、“微网员”1072名,通过联动三长制成员形成“网格长牵头+组长和邻长协同+微网员补位”的治理合力,实现全县1.8万户群众全覆盖,群众诉求平均响应时间从48小时缩短至6小时。闭环机制优服务。依托平台推行“群众点单、网格派单、部门接单、群众评单”工作机制,村民通过微信小程序、村部终端反映诉求,部门按职责接单办理,群众对服务质量打分评价,今年已通过该机制解决村民饮水改造、道路维修等诉求460余件,进一步推动治理效率显著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