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掖市:靶向施策 锻造高素质社区工作者队伍
来源:张掖社会工作微信公众号
时间:2025-10-19
字号:[大][中][小]
张掖市深入实施社区工作者提质赋能计划,聚焦优化队伍结构、提升专业能力、完善激励机制等关键环节精准发力,建强社区工作者队伍,为基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提供坚实人才支撑。
择优“选”才建强队伍
立足社区工作实际需求,通过“三个一批”方式精准选配人员,持续优化队伍结构。面向社会“招”一批。坚持公开、公平、竞争、择优原则,从高校毕业生、退役军人、社会工作专业人员中公开招聘社区工作者。2024年5月以来,全市新招聘社区工作者106名。因需择优“选”一批。推进社区工作者与网格员“两员融合”,将41名政治素质过硬、群众基础扎实、服务能力突出的优秀网格员,按程序纳入社区工作者队伍。强化力量“派”一批。建立“常态化选派、长效化管理”工作机制,推动机关事业单位干部向社区一线流动。2025年选派12名优秀年轻干部下沉社区任职,为社区注入源头活水。目前,全市配备社区工作者1228人,每万名城镇常住人口配备社区工作者达19.68人。
系统“育”才锤炼本领
聚焦业务能力提升,通过分类分层培训、导师帮带培养等方式加强社区工作者队伍培训。分类分层精准培训。将社区工作者纳入干部教育培训计划,开展政策法规、业务知识和服务能力培训。今年以来,全市举办党建引领社区治理示范培训班,培训社区党组织书记50名;各县区举办社区工作者专题培训班8批次,培训631余人,专职社区工作者“一岗多能”水平显著提升。导师帮带定向培养。建立“导师帮带”“以老带新”“实践锻炼”培养机制,72名社区党组织书记每人联系帮带1—2名新任社区工作者,结合个人实际制定帮带计划,助力社区工作者快速成长。职业教育提升能力。支持社区工作者通过函授、在职学历教育、职业资格考试等形式提升专业能力。组织800余人参加全国社会工作者职业水平考试,全市持证人员从2024年的301人增至472人,推动社区工作者队伍从“经验型”向“专业型”转变。
多维“励”才释放活力
从待遇保障、考核管理等方面强化激励,调动社区工作者队伍积极性。认真落实薪酬待遇。督促县(区)认真落实《张掖市社区工作者管理实施细则》,按“三岗十八级”落实岗位工资、职业津贴和“五险一金”。全市社区工作者转正定级后平均工资达3178元,涨幅超10%,激发社区工作者干事创业的内生动力。优化管理考评机制。制定涵盖工作纪律、考勤、培训、廉洁自律等方面的考核及日常管理制度,将考评结果与绩效奖励、等级晋升、评优、薪资增长等挂钩。高台县对连续3年考核优秀的社区工作者,岗位工资提高1个等级。持续推动减负增效。印发《张掖市破解基层治理“小马拉大车”突出问题2025年重点工作推进计划》,指导县(区)完善村(社区)“三张”清单,实行事务准入机制。推行“一线工作法”,社区工作者走访服务居民时间占比超50%。
一线“练”才锻造精兵
坚持人岗相适、实战育才,把治理一线作为社区工作者成长“主战场”。主动上门“访民情”。发挥社区工作者“前哨探头”作用,常态化开展入户走访、信息搜集,精准掌握矛盾纠纷和群众急难愁盼问题。民乐县开展“进百家门”活动,全覆盖走访5.06万户、14.02万居民,收集诉求1.05万条,为精准服务奠定基础。联动聚力“解民忧”。对走访发现的问题分类处置。简易事项立即办,复杂事项通过居民“议事会”、社区、街道、部门联动落实,实现问题在一线解决、矛盾在一线化解、工作在一线落实。关爱服务“暖民心”。组织社区工作者常态化参与特殊困难群体志愿服务活动,在实战中提升精细化服务水平,用一次次关爱服务织密居民与社区之间的暖心纽带。
甘公网安备620102020045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