庆阳市:“小规约”激发基层治理“新活力”
来源:庆阳社会工作微信公众号
时间:2025-11-05
字号:[大][中][小]
庆阳市认真贯彻落实中央、省委部署要求,将用好用活村规民约(居民公约)作为破解治理难题、涵养文明乡风、提升治理效能的重要突破口,坚持“全域覆盖、精准指导、通俗易懂、务实管用”原则,紧扣基层治理重点任务和瓶颈问题,开展全域村规民约(居民公约)修订更新行动,以“小规约”助力基层治理提质增效。
坚持高位推动 齐抓共管聚合力
党建引领明方向。坚持把党的领导贯穿于修订工作全过程,制定《庆阳市修订更新村规民约(居民公约)工作手册》,明确各级党组织职责,压实县(区)党委社会工作部门指导责任和乡镇(街道)、村(社区)工作责任,确保修订工作任务不落空、方向不偏离。上下联动抓推进。市级层面统筹协调,整合组织、统战、宣传等部门资源,形成指导意见;县级层面制定工作计划,对内容范围、修订流程、时间节点等作出具体安排;乡村层面组建由党组织牵头,包村干部、“两委”成员、村民代表等共同参与的工作小组,构建起“市县乡村”四级联动工作体系。严格把关保质量。建立“村(社区)、乡镇(街道)、党委社会工作部门”审核把关工作机制,村(社区)党组织负责起草初稿,用“大白话”直白表达民意;乡镇(街道)党委组织“两代表一委员”“五老人员”、律师等开展集中评审,保证村规民约合法合规;市、县(区)党委社会工作部门按照不少于1/3比例抽查修订更新情况,把牢村规民约(居民公约)修订质量关。
坚持公开民主 广泛参与定公约
群策群力汇民智。充分尊重基层组织和群众首创精神,通过调查问卷、“炕头会”“板凳会”“田间地头会”等形式,累计发放问卷调查3万余份,召集乡贤、村民代表讨论3500多场次,广泛听取意见,找准村规民约“最大公约数”,保障群众的参与权、知情权和决策权。以文润约增认同。坚持把地方特色文化与村规民约深度融合,注重挖掘本地红色文化、传统文化资源,将“面向群众、坚守信念、顾全大局、求实开拓”的南梁精神以及汉代哲学家、庆阳人王符《潜夫论》的民本思想融入村规民约,激发老区群众淳朴团结、艰苦奋斗、积极向上的内在潜能,推动村规民约(居民公约)成为人人认可、自觉遵守的“民间约定”。规范流程强保障。严格执行“征集民意—拟定草案—提请审核—审议表决—公布实施”五步流程,按照时间节点要求,有序推进村规民约(居民公约)修订更新工作。村(居)民代表、议事小组、“两委”成员聚焦急难愁盼问题,提出修订意见,村(社区)党组织召开会议讨论并拟订草案,经乡镇(街道)复审后,最终由村(居)民代表大会审议通过,以规范程序保障规约的权威性与实用性。
坚持务实管用 多措并举提质效
全域覆盖广宣传。坚持线上线下结合,构建全时域、广覆盖、立体式宣传格局。线上利用市县融媒体中心开设专题专栏,运用电视、广播、微信公众号等平台广泛开展宣传;线下将条款内容转化为道情皮影、南梁说唱、陇剧、小品等群众喜闻乐见的文艺形式,让村规民约看得懂、记得住,提升群众知晓率。选树典型立标杆。注重总结推广好经验好做法,营造“后进追先进、中间争先进、先进做样板”的比学赶超氛围。目前,全市1261个村、94个社区已全部完成修订更新工作,市级层面累计遴选发布示范带动性强、作用发挥较好、群众认可度高的优秀村规民约(居民公约)8期24篇。服务发展促治理。强化村规民约(居民公约)的规范约束作用,配套完善村民议事会、红白理事会、道德评议会等群众自治组织,推行“红黑榜”“积分超市”等有效做法,建立常态化监督机制。探索形成了华池县“一约五会三榜两站”基层治理激励约束机制、庆城县党建引领基层治理“361”模式等一批基层治理样板,有效激发了基层治理活力,乡风文明、民风淳朴的氛围日益浓厚。
甘公网安备620102020045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