庆阳市西峰区:聚焦“三个转变” 构建共建共治新格局
来源:西峰区委社会工作部
时间:2025-07-10
字号:[大][中][小]
庆阳市西峰区以共驻共建为抓手,积极夯实组织基础、完善工作机制、整合资源合力,着力推动共驻共建实现“三个转变”,推动基层治理提质增效。
夯实组织基础,实现共建形式由“双报到”向“双服务”转变
健全街道“大工委”、社区“大党委”运行机制,将500多家企事业单位、社会组织纳入街道“大工委”、社区“大党委”成员单位,引导300余名机关企事业单位和物业企业负责人、“两代表一委员”担任社区“大党委”兼职委员,组织852个党组织和9000余名在职党员在社区开展“双报到”活动。完善细化需求清单、资源清单、项目清单,实现居民需求与提供服务的精准匹配和高效对接。社区通过网格走访、居民议事会、线上平台等多种渠道,广泛收集涵盖文化教育、志愿服务、为老助残、法律援助等各领域的民生问题。同时,梳理辖区机关企事业单位、社会组织的资源、人才优势,鼓励单位结合自身优势,主动认领或联合开展服务项目,共建单位和社区对照清单双向认领、双向服务,实现服务项目化、长效化管理。
着眼长效常治,推动共建模式由“活动型”向“机制型”系统转变
制定下发《西峰区深化机关企事业单位党组织及在职党员到社区报到和城乡党组织结对共建工作若干措施》,明确“双报到”工作的规范流程、服务内容、职责分工和保障措施,推行“社区吹哨、部门报到”联动和“县级领导包抓社区、部门联系社区、干部下沉网格”机制。健全完善开展服务、评价激励等措施办法,压紧压实单位、社区党组织负责人主体责任,落实单位党组织7项、在职党员6项工作职责。注重工作实绩实效,将“双报到”工作纳入党建工作检查、年终述职评议的重要内容,赋予街道社区对单位党组织、在职党员的考核评价权,在各类评先评优时充分听取社区党组织和群众的意见,推动形成更加精准的评价机制。推动单位党组织与社区签订《共驻共建协议》书,提升共建契约的约束力与执行力,实现从“感情维系”向“责任共担”转变。
充分挖掘资源,推动共建主体由“单一化”向“协同化”融合转变
积极拓展共建“朋友圈”,将共建主体由以机关事业单位、国企为主,延伸至商圈企业、新兴领域、社会组织、社区能人等,建立不同主体间的协同联动机制和利益联结点。调整优化社区功能布局,以场地换服务,培育社会组织、引进三方机构,为居民免费或低价提供养老托幼、社区助餐、家政便民、医疗保健等专业化、多元化、个性化的社会服务,使社区成为充满生活气息的公益化服务阵地。建成南、北两个新兴领域党群活动服务中心和3个新兴领域社区党群服务站,入驻“两新”、社会组织17家,面向新就业群体开展创业指导、企业孵化、商务洽谈、直播带货等服务。依托社区活动阵地、物业用房、银行网点,打造“暖蜂驿站”“爱心驿站”“服务驿站”“司机之家”135个,构建“友好场景”,吸引更多从业人员向党组织靠拢,鼓励新兴领域720名党员到社区报到服务,就近加入志愿服务队,实现了“企业责任”与“社区需求”精准对接和“单向管理”向“多元共治”的转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