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西市:“六步”工作法激发群众自治活力
来源:定西市委社会工作部
时间:2025-07-14
字号:[大][中][小]
定西市积极探索实践民事民提、民议、民决、民办、民治、民评“六步”工作法,着力构建群众自治闭环链条,有效激发基层治理内动力。
民事民提,畅通民意表达“直通车”。坚持“线上+线下”双渠道广泛征集民意,线上通过12345热线、“人民建议征集”、村民议事“微信群”、公众号等平台,对基础设施建设、公共服务、产业就业、人居环境改善等涉及群众切身利益的问题,动员群众积极“发声”;线下指导全市1888个村和100个社区规范设立“村(居)民议事会”,召开民情“恳谈会”“板凳会”,并结合“敲门行动”变“坐等上门”为“主动寻访”,力求信息征集覆盖范围更广、更接地气。
民事民议,寻求基层治理“公约数”。规范议事主体,明确村党组织领导、村民委员会负责、各类协商主体共同参与的议事协商架构,根据议题性质、涉及范围,灵活确定参与主体。推广“固定议事日+专题议事会”模式,综合运用村民(居民)会议、代表会议、田间地头会等多种形式,保证灵活议事、规范议事。优化议事流程,通过确定议题、开展协商、审核把关、决定采纳、报告备案、办理落实、反馈公布、建档备查8个步骤,构建起全链条、全周期、全领域协商议事长效机制。
民事民决,赋予群众决策“主导权”。厘清决策清单,按照协商于民、协商为民的工作原则,指导村(社区)因地制宜科学合理确定协商议事内容,对村务管理、公共设施建设与管护、公共服务、民主监督、财务管理等与村民息息相关的内容进行细化,形成《协商指导目录》,为群众有序、有效参与决策提供清晰的指引和路径。规范表决程序,村民会议和村民代表会议,按照“动议提出—方案说明—讨论答疑—举手表决—公布结果”的程序,确保过程公开透明、记录完整可查。
民事民办,激活群众参与“内驱力”。建立项目化运作机制,将决策事项转化为具体的“小微治理项目”或任务清单,通过“志愿者招募”等形式向群众公布。搭建协同参与平台,发挥村(居)委会统筹协调作用,链接整合辖区单位、社会组织、志愿者、热心居民等资源,提供必要的资金、场地、技术、培训等支持。培育壮大自治力量,指导村(社区)组建“环保先锋队”“青年突击队”等志愿服务队伍,提升其承接公共事务和提供公共服务的能力。
民事民治,拓展群众自治“新内涵”。完善群众自治制度,推动自治融入日常,实现“治”在经常、管在平常。制定《“一约四会”工作指南》,指导各村(社区)结合实际修订完善务实管用、易记易行的村规民约(居民公约),并建立“学约、讲约、履约、评约”履约践诺机制,使其成为村(居)民进行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自我教育、自我监督的行为规范和矛盾调解准绳。健全“四会”制度,对村民议事会、红白理事会、道德评议会、禁毒禁赌会等自治组织,从组成人员、工作职责、运行流程等进行规范,引导其在移风易俗、矛盾化解、治安联防、公共秩序维护中发挥主力作用。
民事民评,用好群众满意“度量衡”。坚持将服务质效置于群众监督评判之下,有效提升服务群众精准度与满意度。定期组织召开“述职评议会”,设置现场质询、满意度测评环节,重点对“提、议、决、办、治”全链条的响应速度、程序规范、执行成效、干部作风、资金使用透明度以及群众实际获得感、满意度进行全方位评议。接受群众监督,建立“评议—反馈—整改—再评议”闭环机制,对群众反映集中的问题建立台账,明确责任人、整改措施和时限,并将整改情况及时反馈,积极构建以群众满意度为根本标尺的评价反馈闭环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