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C端
您当前的位置 : 甘肃省委社会工作部 >> 志愿服务

定西市:创新“五色”志愿服务模式 绘就基层善治新图景

来源:定西市委社会工作部

时间:2025-07-24

字号:[][][]

  定西市创新“五色”志愿服务模式,以“红色领航”强化组织建设、“金色暖阳”落实惠民服务、“橙色盾牌”筑牢和谐根基、“绿色乡野”倡导文明新风、“蓝色引擎”激活创新动能,探索出一条色彩标识化、功能可视化的基层善治之路。

  “红色领航”强组织,党建引领提效能

  党建联盟聚合力。创新构建“1+N”组织体系—以1个社区党委为核心、联动N个共建单位组建“红色联盟”,通过认领社区服务项目、参与社区议事决策、共享场地物资等资源,形成“优势互补、责任共担、成果共享”治理格局,切实增强基层党组织的凝聚力和战斗力。

  志愿品牌矩阵化。以提升志愿服务专业化、规范化水平为导向,引导社区、乡镇结合地域特色培育品牌志愿队伍,形成“一域一特色、一队一专长”的矩阵格局。构建“需求征集—精准招募—专业服务—积分激励”的闭环管理机制,通过“一月一主题、一季一总结”模式,常态化开展政策宣讲、文化惠民、技能培训等活动。

  党员先锋解民忧。推行机关企事业单位党员“双报到”机制,推动党员从“单位人”向“社区人”延伸,通过社区“微心愿”,主动认领政策宣传、环境整治、助老扶幼、课业辅导等群众急难愁盼的服务事项,实现“工作在单位、服务在社区、奉献双岗位”。

  “金色暖阳”惠万家,精细服务暖民心

  幼教服务护成长。针对双职工家庭“孩子放学无人管”的痛点问题,创新推出“四点半课堂”“假期托管班”等定制化服务,整合社区活动场所、幼儿园教学资源,吸纳在职党员、专业社工、大学生志愿者组建服务团队,提供免费托管,并开设美术、舞蹈、手工等兴趣课程,兼顾看护与成长需求,今年以来累计服务幼儿326人次。

  适老服务暖“食”光。建成社区老年食堂23个,推出“8元暖心套餐”,让老年人在家门口就能吃上热乎饭、放心饭。同步创新“餐桌议事会”机制,收集老人诉求56条,实现“小食堂”承载“大民生”的治理价值,让晚年生活更有滋味。

  “暖阳计划”护健康。推动医疗卫生资源与社区养老深度融合,组织实施“暖阳计划”,为30户独居老人建立健康档案,提供免费体检、用药指导、慢病管理等“健康护航”上门诊疗服务89次,并依托“智慧养老”平台实时监测心率、血压等数据,实现健康问题早发现、早干预。

  “橙色盾牌”护平安,共建共治筑和谐

  智慧网格强治理。依托“陇情e通”APP,构建全要素网格化管理体系,精准掌握“人房事”动态,实现矛盾纠纷排查、事件上报、问题处置的闭环运作。今年以来,高效化解矛盾超500起,让基层治理既有精度又有速度。

  健全机制解纠纷。全面践行新时代“枫桥经验”,大力推行“五级九天”矛盾纠纷化解机制,融合集中排查、日常排查、重点人员排查等方式,创新“家门口调解”模式,推动调解力量下沉网格。

  多元调解创品牌。打造“60串门团”“老牛说事”等特色调解品牌,其中东街社区“60串门团”发挥“熟人调解”优势,巧化邻里纠纷86件;东关社区“老牛说事”调解室整合民警、法律顾问、“五老”等多方力量,独创“听诉求、劝和解、调分歧、促和睦、回访访效”五步工作法,调处化解矛盾纠纷138起,形成“矛盾不上交、平安不出事、服务不缺位”的基层治理新格局。

  “绿色乡野”树新风,文明浸润促振兴

  “暖心服务”为爱减负。聚焦青年婚恋需求,打造“线上平台+线下红娘”双轨服务模式,线上开通中国婚恋网定西站,线下组建“巾帼红娘团”志愿服务队,大力倡导正确婚恋观与高尚价值观,通过联谊牵线、婚庆帮扶等举措成功帮助近100对新人步入婚姻殿堂。

  “文艺赋能”倡树新风。创新“文艺+宣讲”模式,搭建“百姓大舞台”,组建离退休党员文艺队3支,创作编排《文明乡风润家园》等移风易俗主题作品,开展文艺宣传宣讲活动36场次,参与人数达170多人次。

  “制度护航”长效治理。构建“一约四会”制度体系,创新顺口溜、三字经、歌谣等群众喜闻乐见的宣教形式,全面倡导维护公共秩序、保护环境、邻里互助、勤俭节约、婚事新办、丧事简办等文明行为,通过示范引领、制度约束、文化熏陶三维发力,推动文明新风从“要我改”的被动接受向“我要改”的主动践行转变,助力文明新风落地生根。

  “蓝色引擎”增动能,文化赋能助发展

  “文化铸魂”传播正能量。创新打造“文化+”治理模式,推动传统文化与现代治理深度融合。中城社区培育老年文化团队3支,创作《网络防诈三句半》《铲除毒品保安康》等作品,以快板、小品等形式开展巡回演出,让政策宣传更接地气。深挖“洮岷花儿”等非遗资源,将乡村振兴政策编成民歌传唱,组织艺人通过短视频平台创新传播,举办主题演出12场次,覆盖群众2000余人,走出了一条文化赋能治理的特色之路。

  “科技赋能”激发新活力。推动传统文化与数字技术深度融合,组建土专家志愿服务队,深入田间地头开展当归、党参、黄芪标准化育苗、马铃薯晚疫病防治等精准培训,并同步解读产业奖补、农机购置补贴等惠农政策,确保“技术到人、服务到地”。借力电商平台拓展市场空间,通过“网红+农户”直播带货、品牌化运营等方式,推动“定西宽粉”等农特产品从“土特产”向“网红食品”升级,实现“产销精准对接”,为乡村振兴注入“科技+文化”双动力。

  “机制创新”撬动自治力。积极探索“社工+志愿”联动融合发展模式,创新推行“积分兑换”机制,构建“服务积能量、能量兑实物、能量兑服务”闭环体系,打造“星火志愿服务”品牌,建立“星火基地”“星火能量池”“星火能量转换站”,联动爱心商家建成“星火志愿”服务站6处,提供家电维修、义务理发等便民服务。目前,累计兑换物资价值超3000元,吸引200多人次群众参与,让志愿服务从“单向付出”变为“双向奔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