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掖市甘州区:“四微”方式激活基层治理新动能
来源:甘州区委社会工作部
时间:2025-07-31
字号:[大][中][小]
张掖市甘州区通过搭建微平台、打造微阵地、创新微机制、做优微服务,构建起多元协同、精准高效的基层治理新格局,让治理效能在“最后一公里”落地生根。
搭建微平台:织密共治共享“一张网”
“小区改造能不能多装几个充电桩?晚上回来电动车总没地方充电。”“健身器材太少了,老年人想锻炼都没合适的地方。”在甘州区南街街道的居民说事群里,类似的诉求每天都在滚动更新。这些声音背后,是甘州区以社区党委为主导,构建“线上+线下”双轮驱动治理体系的生动实践。
为打通民意收集“快车道”,社区党组织推出登门“听事”、个别“谈事”、集中“说事”相结合的方式,线上依托居民说事群实时互动,线下打造居民议事小院定期座谈,让群众诉求“随时说、有人听”。从老旧小区改造中增加充电桩、健身器材、合理规划停车位,到针对社区服务空间不足提出增设儿童托管中心和老年人活动中心,一件件民生“小事”通过这个平台被精准捕捉。
打造微阵地:激活服务群众“新空间”
“以前想找个地方带孩子玩都难,现在社区的‘携手童行’室成了孩子们的乐园。”家住泰安社区的王女士笑着说。这一变化源于甘州区对基层治理阵地的“微改造”,通过整合辖区资源,让闲置空间“活”起来,让服务阵地“优”起来。
社区党委主动对接辖区单位、企业,通过共享空间改造、闲置设施功能升级,推动基层治理阵地从单一化向多功能迭代。南街街道泰安社区在升级党群服务驿站时,充分吸纳居民建议,新增活力健身、携手童行、共享空间等6个功能室,涵盖健身、托管、议事等多元需求,成为居民“家门口的美好生活共同体”。
在西街街道西站社区,一场“旧物改造”更显治理温度。社区联合共驻共建单位,将老旧小区废弃的门房和锅炉房改造成老年人活动室,不仅配备了棋牌桌、图书角,还定期开展健康咨询、免费体检等服务。“以前只能在院子露天地里下棋,风吹日晒的。现在在活动室里下棋、聊天,日子过得踏实!”78岁李大爷的话,道出了老年群体的心声。
创新微机制:破解治理难题“组合拳”
在“大党委引领、社会化共建、网格化管理、一键式响应”模式下,社区党委通过金张掖快办、12345接诉即办等平台,对辖区居民家庭情况动态建档,尤其对高龄老人、独居老人等特殊群体实行标签化管理,提供日常看望、代买帮办、精神慰藉等精准服务。
甘州区积极探索“专业社工+志愿服务”新模式,聚焦群众关切的“小事情”,引导社区企业参与,开展幼儿托管、家政服务、物业管理、养老服务等便民活动。同时培育“荷花讲堂”“老贾说事”“邹琴调解工作室”等特色服务品牌,让矛盾在“唠家常”中化解,问题在“面对面”中解决。天源小区曾因装修噪音引发邻里纠纷,“邹琴调解工作室”介入后,组织双方坐下来协商,最终达成“工作日限时施工”的共识,既保障了装修进度,又维护了邻里和谐。
做优微服务:绘就民生幸福“新画卷”
“以前小区里垃圾成堆,楼道里乱堆乱放,住得心里堵得慌。”提起甘泉社区的变化,居民们感慨万千。作为甘州区老旧小区集中的区域,这里曾因无物业管理、环境脏乱差成为治理“老大难”。如今,通过党建引领下的“微服务”创新,这里已蜕变为“干净整洁、绿树成荫”的宜居家园。
针对无物业小区治理难题,坚持“协商议事有平台,矛盾化解有流程,服务落实有闭环”的制度化机制,让居民在治理中“唱主角”。甘泉社区紧抓城市更新契机,组织居民多次议事协商,将三个相邻老旧小区资源整合、整体规划,由昔日的卫生“脏乱差”变成了赏花、休憩、健身“打卡点”,社区从“被动解决问题”到为居民“主动创造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