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C端
您当前的位置 : 甘肃省委社会工作部 >> 党建引领基层治理和基层政权建设

张掖市:健全新机制 探索新路径 绘就乡村善治新画卷

来源:张掖市委社会工作部

时间:2025-08-27

字号:[][][]

  张掖市积极探索实践党建引领乡村治理的方法路径,制定印发《关于健全党建引领乡村治理机制的意见》,大力推行“党建引领、一网统管、常态走访、定期说事、‘码’上响应、接诉即办”工作法(简称“24字”工作法),着力构建共建共治共享的乡村治理格局,不断推动乡村治理取得新成效。

  坚持党建引领,筑牢乡村治理“红色堡垒”。“抓乡促村”强根基。把乡村治理工作纳入经济社会发展和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全局,市、县(区)党委常委会每年至少研究1次乡村治理工作,县区党委书记每季度至少调研1次乡村治理工作,推动各类治理资源向乡村倾斜。探索建立党支部标准化星级争创和软弱涣散党组织整顿衔接机制,整顿软弱涣散基层党组织77个。“雁阵培育”强队伍,深入实施村干部“雁阵培育”计划,通过强“头雁”、带“雏雁”、领“群雁”,选树担当作为好支书70名、乡村振兴带头人30名,储备村干部后备力量1672名,真正把“最能攻坚拔寨的人”“最能致富带富的人”选出来、用起来,锻造了一支政治过硬、本领过硬、作风过硬的村干部队伍。“壮马轻车”增效能。持续破解基层治理“小马拉大车”突出问题,全面建立乡镇(街道)履职事项清单,63个乡镇(街道)平均凝练形成履职事项314项,乡镇(街道)权责体系更加健全。以县(区)为单位,制定村级组织主体责任、协助事务、负面事项“三张清单”,从源头堵住堵牢工作层层下推现象。 

  强化一网统管,打通精准服务“神经末梢”。科学“建”网。积极适应乡村社会结构变化形势,建立“乡镇党委—村党支部—村民小组”三级网格体系,坚持一网覆盖管全局,建立全科网格957个,实现乡村治理所有要素入网、事务进网,党建、综治、民政等事项多网合一。从严“管”网。全面推行“12345+网格”联动办理机制,打通市政务服务热线平台和平安张掖信息化支撑管理平台链路,网格员排查发现的公共安全隐患、社情民意信息等直接上报“12345”政务服务热线督办,机制运行以来,办理矛盾纠纷类工单1805件。高效“用”网。全域推行“四级七天”调解法,压实网格员首调责任,细致排查网格内各类矛盾纠纷,去年以来网格员累计排查矛盾纠纷4.1万件、化解4.06万件,有效实现村情民意在“网”中掌握,社会治理在“格”中加强,矛盾纠纷在“格”中化解,便民服务在“格”中开展。

  落实常态走访,架起多方联动“服务桥梁”。“民情日志”解民忧。严格落实县级党员干部包抓机制,把协调化解久拖不决问题和突出矛盾纠纷列入领导干部“民情日志”,149名市、县班子成员组建走访“小分队”,定期下沉,帮办实事,解决群众急难愁盼问题500多件,以一个诉求的解决带动一类问题的解决。“乡村吹哨”聚合力。深化城乡党组织结对共建,通过“一对一”“一对多”“多对一”等方式,让机关企事业单位党组织与村党组织全覆盖结对共建,实行“乡村吹哨、部门报到”,推动结对单位深度参与村级事务。“敲门入户”办实事。组织乡村党员干部常态化进村入户开展访查,形成民生问题和矛盾纠纷发现、交办、解决长效机制。通过“敲门响铃”“早看窗帘晚看灯”、定期走访等方式,常态化联系探视20810人次,帮助解决困难问题1681件,帮办实事2637件。

  开展定期说事,激发基层自治“源头活水”。创新议事机制。推行“三民工作法”(民事民提、民事民议、民议民决),创新协商议事模式,培树出甘州区甘浚镇“百姓议事长廊”、临泽县板桥镇“大树下议事”、肃南县白银乡“阿尔达”议事蒙古包等一系列民主协商典范,推动乡村治理从“独角戏”变成“大合唱”。搭建议事平台。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干部先锋模范作用,依托党员联系户农家小院打造“邻里议事小院”4700多个,实现“群众吹哨、小院报到”,在“家门口”“零距离”听民声、纾民怨、解民忧。营造议事氛围。积极搭建村民自我管理平台,探索形成了“一碗奶茶解纷争”“敬比赛夸”“四级七天”等一批接地气、有温度的特色做法,让群众“道德自己评、民风自己树、行为自己管”,把治理变量有效转化成为治理增量。

  创新“码”上响应,拓宽有呼必应“智慧通道”。拓展线上服务功能。结合数字乡村建设,持续深化“互联网+政务服务”,提高涉农事项全程网上办理比例,搭建社会发展、民生保障、公共安全、生态环保等12个领域的行业专题数据库,实现“一次填报、多方共用”。创新智慧治理模式。以市级社会治理综治平台建设为牵引,融合应用平安建设信息系统、雪亮工程、智慧安防小区等平台,打造形成数据一个库、要素一张图、指挥一平台、共治一张网“智慧治理”模式。走好网上群众路线。聚焦群众日常关切,在村头巷尾设置“村情二维码”,加载村情村务、强农惠农政策等便民信息,让群众实现村务“掌中全览”、问题“码”上响应。

  推行接诉即办,蹚出为民解忧“高效路径”。“一号响应”听诉求。持续提升党建引领接诉即办工作效能,把12345政务服务热线作为走好网上群众路线的主阵地,建立“一门式全天候”群众诉求响应机制,依托党群服务中心,在900多个村和社区设立“接诉即办”窗口,全域推广“民情365”、首问负责制、全程代办等服务模式。“一张派单”办到底。建立接诉“响应率”、问题“解决率”、群众“满意率”为核心的回访考评指标体系,做到问题不解决不销号、解决不彻底不罢休、群众不满意不放过。“一线解题”浚源头。市、县(区)全面建立“每月一题”面对面解决群众急难愁盼问题机制,推动解决养老、未成年人保护、教育高质量发展、停车、物业管理等“硬骨头”问题18个,实现了从政府“端菜”到群众“点菜”、从“大水漫灌”到“精准滴灌”的转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