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C端
您当前的位置 : 甘肃省委社会工作部 >> 党建引领基层治理和基层政权建设

典型案例 | 白银市平川区兴平路街道德政社区:“七步”工作法聚力解民忧

来源:甘肃省委社会工作部

时间:2025-08-28

字号:[][][]

  编者按

  基层是党的执政之基、力量之源。为充分挖掘和总结推广各地在党建引领基层治理实践中的经验做法,持续充实党建引领基层治理政策工具箱,今年初,省委社会工作部分批次分专题在全省范围内广泛征集典型案例。经各市州总结提炼、筛选推荐,第一批次“一约四会”专题择优选出典型案例13篇。这些案例既有破解基层治理难题的巧思妙招,也有凝聚群众力量的暖心实践,生动诠释了“一约四会”在党建引领基层治理中的积极作用。即日起,甘肃社会工作网将对这些案例进行分期推介,供各地交流互鉴和推广运用。

  一、案例背景

  近年来,白银市平川区兴平路街道德政社区坚持党建引领,聚焦群众反映强烈的“急难愁盼”问题,创新实践“居民说事、下沉听事、公开议事、民主定事、合力办事、破解难事、群众评事”七步工作法,着力打造“小板凳议事会”说事议事平台,构建起共建、共治、共享的基层治理新格局。

  二、主要做法

  一是畅通渠道“居民说事”。社区采取“线上+线下”模式,通过政务服务热线、微信群及“码上反映”、智慧社区等平台让群众在“线上”说,反馈“急难愁盼”等问题,实现群众诉求快速沟通、信息交流无缝对接;采取面对面交流、意见箱反馈等方式让群众在“线下”说,引导群众畅所欲言,将“社区发展的大事、群众身边的小事、基层党建的要事、社区文明的好事、影响和谐的难事、救助帮困的急事、利民便民的实事”应说尽说,把问题说出来、把想法说出来、把建议说出来。社区先后收集到群众反映的“路灯不亮”“电动车充电不方便”“供水管道老化”等难点问题20余项。

  二是俯身为民“下沉听事”。健全“社区党委—网格党支部—楼栋党小组—党员中心户”四级网格组织体系,辖区划分网格10个,督促网格员定期走访辖区居民收集意见建议和发现问题,及时汇总分析,按照“即办件、待办件、上报件、建议件、重办件”进行分类处置,能现场解决的现场解决,不能现场解决的,及时告知当事人并向有关部门反馈,跟踪推动解决。结合新时代文明实践站建设,组建5支志愿服务队,引导近百名在职党员干部开展“敲门行动”,为群众排忧解难。

  三是汇集民智“公开议事”。创新议事平台,把议事从“会议室”搬到“生活现场”。社区党委本着“有事好商量、居民事居民定”的原则,创新打造“小板凳议事会”,努力做到“居民在哪儿拉家常,小板凳就往哪儿凑,难题在哪儿冒头,议事场就往哪儿设”,与群众面对面进行沟通,你一言我一语地“摆龙门阵”:有人提问题,有人想妙招,有人出主意,连小学生都能为垃圾分类画张“金点子手抄报”。着眼社区实际,在小区广场、楼栋拐角等群众聚集点灵活设立10多个居民“小板凳议事点”,积极引导居民说事议事,努力做到“问题大家提、办法大家想、主意大家出、决策大家定”,不断引导居民群众从“局外人”变身为“主人翁”。

  四是共建共治“民主定事”。建立“多方共议—民主表决—全程公开”闭环机制,确保群众“事事有回应、件件有落实”。依托“社区党委+网格党支部+居民代表+职能部门”四方联动机制,对收集到的痛点堵点问题,第一时间召开联席会议,邀请党员代表、楼栋长等居民代表及相关单位负责同志参与讨论,研究解决方案并进行民主表决。对表决通过的实施方案报街道党工委备案,严格落实“三议三公开”(党委提议、“两委”商议、党员大会审议、提议内容公开、审议结果公开、决议实施公开)制度,将民主程序贯穿决策始终,建立“党委督办—部门联动—群众验收”的成果转化机制,确保群众意见“说了不白说”“定了能落实”。

  五是五社联动“合力办事”。完善落实群众诉求首问负责、限时办结等制度,明确社会治理、公共服务等7大领域服务事项,充分发挥以社区为平台、社会工作者为支撑、社会组织为载体、社区志愿者为辅助、社区公益性慈善资源为补充的“五社联动”力量,建立“有问必答、党委协调、精准派单”的办事流程,努力将各类服务资源整合,为群众提供专业服务。针对群众反映的独居残疾老年人出行不便等问题,社区第一时间入户走访,了解情况,通过街道公共事务中心、德政社区、星辰社会服务机构的“合力办事”,开通了无障碍通道。组织社区志愿者开展“敲门报平安”、送餐等志愿服务,构建“精准化需求对接—专业化服务供给—常态化关怀陪伴”的志愿服务体系,让特殊群体切实感受到社区温度。

  六是聚力攻坚“破解难事”。在面对一些需要相关职能部门协助解决的难点问题时,社区第一时间将问题上报街道及有关部门,通过召开“大工委”“大党委”联席会议,邀请相关职能部门群策群力商议解决难题。针对辖区居民反映的“电动自行车没有充电桩、小区飞线充电屡禁不止”等问题,社区即时启动“难事攻坚”流程,在广泛征求群众意见建议的基础上,积极协调区住建局、发改局、小区物业公司共同制定小区充电桩建设方案,跟进推动相关建设工作,目前充电站项目正在有序实施,预计年底前可以投入使用。

  七是以评促干“群众评事”。社区参照电商平台“店小二”模式,坚持“干得好不好、满意不满意,还得群众说了算”的理念,建立完善重要事项落实情况居民评议评价制度,把治理成效的“阅卷笔”递到居民手中;服务暖不暖心,街坊邻里说了算,让群众“看得懂、能评判、敢打分”。对居民反映的重要事项办结后,由社区党委牵头,组织居民代表进行检查验收、满意度测评,对满意度高于90%的事项,落实长效维护监管机制;对满意度低于90%的事项,及时将群众意见向有关单位反映,由社区党委督促整改完善后,再次组织验收。先后开展群众评事100余次,满意点评82件,对小区道路破损修整、下水道维护等不满意的工作,听取居民意见建议,责令施工方整改,直到问题“清零”、口碑“回暖”。

  三、工作成效

  一是深化了基层民主政治建设,强化了居民自治意识。“居民议事”制度增强了社区工作的透明度,使居民成为社区各项工作的直接参与者、决策者,实现了真正意义上的居民当家作主,有效激发了居民参与社区治理的热情。德政社区定期开展“小板凳·邻聚力”主题议事会活动,居民群众围绕楼道卫生差、白天噪音大、物业费上涨、物业服务不到位等问题进行交流探讨,共商解决方案,通过面对面拉家常方式,在你一言、我一语的轻松氛围中收集诉求、化解纠纷、解决问题,用“小板凳”凝聚起“大民心”,先后组织“小板凳”议事活动30多场,为民办事230余件,真正实现“居民的事情居民说了算”,不断强化了居民自治。

  二是畅通了居民诉求渠道,维护了社会和谐稳定。“居民议事”以规范、统一、公开的议事流程畅通民意诉求渠道,不论是邻里纠纷、楼道卫生等小事,还是关系社区建设、安全稳定等大事,都可以通过“居民议事”进行商量讨论。针对辖区内餐饮企业较多导致居民生活环境治理难度大等情况,由德政社区牵头,居民代表、网格员、商户负责人组成“食品安全监督小组”“环境治理小组”,常态化开展餐饮安全排查、环境监督检查等工作,先后收到环境卫生、邻里和谐、扶贫济困等意见建议300余条,有效化解矛盾纠纷30余件。如今,居民已从原来的“议论纷纷”变成了“议事纷纷”,进一步拉近了社区邻里间的距离,维护了社区和谐稳定。

  三是整合利用了各方资源,提升了社区建设水平。“居民议事”制度有效整合了社区、居民、共建单位、驻区单位及相关职能部门资源,实现“集中资源办大事”的目标,为服务型社区建设和发展提供了强大的推动力。辖区居民不仅提出问题,还能提出解决问题的办法,并主动监督办理结果;相关职能部门全力配合解决职责范围内的议题事项;小区业主委员会、物业公司、社区社会组织、共建单位、驻区单位等多元主体打破传统治理壁垒,通过议事平台实现资源供给与需求的精准对接,形成“多方联动、多元共治”的基层治理新格局。社区党委每季度组织辖区5家成员单位召开“大党委”联席会议,梳理社区为民服务“三张清单”,推进服务项目认领,积极为群众办实事、办好事。

  四、经验启示

  一是把党的领导贯穿全程。党的领导是加强基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的重要保证。德政社区在探索居民议事的具体实践中,坚持党委主导议题筛选,融合政策、民生与民意,构建“提事—议事—决事—办事”闭环,确保自治方向不偏。依托区域化党建平台,纵向联动部门、横向整合资源,建立“需求—资源—项目”清单。通过“大党委”联席会议,统筹跨领域难题的“收集—研判—攻坚—评估”流程,努力将党建优势转化为基层治理效能。

  二是要突出群众主体地位。始终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群众的根本利益作为工作出发点和落脚点。多元渠道保障群众“说事”,落实“诉求首接负责制”,统筹建立居民说事台账,对群众反映事项分类登记、限时办结,确保“事事有回应”。开放场景确保群众“听事”,聚焦群众“急难愁盼”,嵌入群众参与机制,推动治理方案从“社区端菜”转向“群众点菜”。创新载体推动群众“议事”,明确群众主体地位,推行“群众议事员轮值制”,组织多元主体“面对面”对话,实现议事自主。

  三是要创新议事协商机制。小事自主解决,楼院“自治小组”解决邻里小纠纷,网格“议事会”协商解决小区大难题,党委指导不干预,保障群众自主决策。难事提级办理,跨区域、复杂问题实行“党委统筹—提级办理—多元协商”,通过“清单—方案—分工”三步骤化解难题。狠抓工作落实,建立“即时办+分级办+全反馈”流程,公开协商进度,推行“群众签字确认制”,确保治理成效可感可及。

  四是要营造民主协商氛围。在推进基层民主协商实践中,德政社区坚持线下“露天问政”、线上“网络问政”以及特殊群体“敲门行动”,确保民意收集全覆盖、无死角。楼院“微协商”、网格“恳谈会”、社区“联席会”分级讨论,推行“协商六步法”规范流程,提升参与质量。实时公开协商进度,年末“民主评议会”打分挂钩考核,低分事项“二次协商”,形成了“协商—落实—改进”工作闭环,全方位、多层次参与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