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门市:积极探索“三新”工作法 推动新就业群体参与基层治理
来源:玉门市委社会工作部
时间:2025-08-30
字号:[大][中][小]
酒泉玉门市积极探索新就业群体党建工作新路径、新方法,始终把新就业群体的关切点、需求点作为党建工作的落脚点和着力点,围绕组织建设、关爱凝聚、作用发挥等方面精准发力,推动新就业群体参与基层治理。
建强联“新”体系,激活治理动能。着力在延伸组织触角、补充红色能量、搭建共治平台上下功夫,夯实新就业群体参与基层治理的组织基础。一体推进建机制。构建起党委统一领导、组织部门统筹协调、社会工作部门指导推动、行业部门各负其责、街道兜底管理的工作格局。完善“两新”工委运行机制,将5个行业主管部门纳入“两新”工委体系,对29个“两新”工委成员单位的职责进行重新梳理与调整,明确工作职责,推动“两新”工委实质化运转、常态化运行,实现新兴领域党建工作与基层治理双向赋能、同频共振。摸清底数建组织。建立常态化摸排、动态化组建机制,深入开展“两个覆盖”摸底。通过进企业、到网点、访员工、查信息等方式,精准掌握外卖配送、网络直播等行业网点分布、发展现状、党员数量等基本信息。探索推行行业统建、区域联建、派驻帮建、群团共建“四建模式”,实现新业态企业党的组织全覆盖,形成党建引领基层治理的强大合力。畅通渠道促治理。开通“直报”渠道,线上依托“12345”政务服务热线、“甘快办”平台、“玉门社会工作”微信公众号等平台,线下利用新就业群体服务站点、党群服务中心等阵地,并邀请新就业群体代表200余人次参加社区居民议事会,收集基层治理意见建议230余条,拓展新就业群体参与基层治理的深度和广度。
细化暖“新”举措,凝聚共治力量。围绕做细做实关爱凝聚工作,在多元化、精准化、常态化服务上下功夫,以暖心服务提升“治理温度”。建强服务阵地。按照“一室多用、资源共享、一体服务”的原则,依托党群服务中心,统筹整合资源,建成“流动党员服务窗口”2个、工会驿站10个、“工会驿站·骑手之家”2个、“货车司机之家”1个。开展新就业形态劳动者劳动权益保障水平提升专项行动,进一步提升新就业形态劳动者权益保障水平,引导新就业群体畅谈基层治理存在的问题和对策思路,共同商议解决办法。做实关心关爱。健全跨部门沟通对接机制,搭建“法院+工会+人社+N”多元调解平台,为新就业群体提供维权指导和矛盾调解全方位“一站式”服务。扎实开展金秋助学、冬送温暖、夏送清凉、帮扶救助、互助保障、技能培训等工会服务品牌活动,累计服务新就业形态群体2000余人次。加强新就业群体政治引领和关爱凝聚,聚焦难点堵点,有效解决了新就业群体社保办理、职业发展等急难愁盼问题160多个,进一步提升了新就业群体参与基层治理的积极性。强化正向激励。大力弘扬和传承铁人精神,不断深化党员先锋示范引领行动,培树了一批“铁人先锋岗”“铁人先锋号”先进典型,在新就业群体中开展“亮身份,树形象,践承诺,当表率”活动150余次,积极培育锻造出30余名走在前、勇争先、善作为的新时代“铁人先锋”,有效增强新就业群体的凝聚力、向心力,不断激发其参与基层治理的热情。
激发融“新”活力,构建共治格局。健全完善新就业群体参与基层治理的平台和机制,实现新就业群体与城市发展“双向奔赴”。当好社情民意传递员。以创新提升网格化建设为抓手,积极引导新就业群体融入社会治理,充分发挥快递员、外卖员走街串巷“移动探头”和“流动哨兵”的优势,聘任200余名快递员、外卖员、出租车司机等为“移动网格员”,积极参与隐患排查、服务居民等社区治理工作,协助社区处理各类安全隐患问题达500余次,不断为基层社会治理赋能增效。当好志愿服务示范员。充分发挥党建引领作用,融合街道、社区、新就业群体等各方力量,持续深化“党建+志愿服务”活动,组织1200余名党员干部、20余个新就业群体常态化参与社区治理、环境整治、政策宣传、文明建设等志愿服务600余次,不断提升新业态、新就业群体的归属感,切实将“新生力量”转化为“有生力量”。当好乡村振兴助跑员。以“甘味”品牌为牵引,培育新就业群体主播200余人,举办“助农直播”“品牌专场”等活动60余场,带动销售额超8000万元,不断拓宽“玉门珍好”特色农产品销售渠道,玉门蜜瓜、枸杞、羊肉等特色农产品“出陇”走进万家,为乡村振兴、群众增收提供了有力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