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C端
您当前的位置 : 甘肃省委社会工作部 >> 党建引领基层治理和基层政权建设

张家川县特色志愿服务矩阵激活基层治理与乡村振兴新动能

来源:张家川县委社会工作部

时间:2025-10-23

字号:[][][]

  天水市张家川县聚焦民生需求、产业发展与基层治理,统筹推进志愿服务项目化、品牌化、体系化建设,打造“阿阳同心・石榴红”“小蚂蚁”等特色志愿服务品牌,覆盖民族团结、技能培训、民生服务、科学普及四大领域,吸引注册志愿者超3900人,开展活动超1900次,服务时长超5.4万小时,惠及群众超20万人次,为县域高质量发展注入志愿力量。

  筑牢团结根基,“银发力量”谱和谐。“阿阳同心・石榴红”银发民族团结宣讲项目,依托老干部、老党员等资源,组建“百人银发宣讲团”,将爱党爱国教育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宣讲。采用“民族语言+文艺载体”形式,将红色故事改编为花儿、快板等作品,深入学校、村社等地开展活动100场次,覆盖青少年5.3万人次。联合法检司部门打造“夕阳托朝阳”品牌,项目成为全省民族团结志愿服务典型。

  技能赋能增收,“实训课堂”助振兴。县公共实训基地餐饮技能培训志愿服务项目,以“技能赋能、就业增收”为目标,构建“实训基地+行业人才+能人巧匠+志愿者”服务联盟。6名志愿者以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为枢纽,整合县、乡镇、村(社区)三级资源,形成培训网络。通过“一个基地统筹、一套政策扶持、一个平台管理”,累计开展餐饮技能培训120次,覆盖1.26万人次。项目获评地方特色志愿服务示范案例,成为志愿服务助力产业发展的标杆。

  聚焦民生小事,“小蚂蚁”织密服务网。恭门镇“小蚂蚁”志愿服务项目,以“党员驿站”为枢纽,推出“坐班点单+支部派单”机制,常态化开展五保老人日访、留守儿童周帮等服务,累计开展活动972次,服务时长862小时。探索“志愿服务+产业发展”模式,志愿者化身“助农主播”,教授编织技艺并直播带货,“网络橱柜”首月销售产品3万件,带动村集体增收,形成“治理提速、民生提温、产业提效”联动效应。

  普及科学知识,“文明科代表”破难题。县文明“科”代表志愿服务项目,以“提升全民科学素质”为核心,构建“县乡联动+数字赋能”科普新模式。整合专家资源,组建131名注册志愿者和260人志愿辅导员队伍,依托甘肃科普APP开展流动展览、标准化课堂等活动700余次,服务时长超1.1万小时,覆盖群众5万人次。同时,针对不同群体定制特色课程,采用“大县做大场、小县做微巡讲”方式,有效破解科普服务“最后一公里”难题。